两岁半宝宝吃稀饭干呕(两岁宝宝吃糯米稀饭好不好)
当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半年左右,就可以慢慢过渡到和大人一样吃饭了,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却总是见到有些宝宝喜欢将食物含在嘴里不嚼,甚至吃到硬一点的食物就直接吐出来的情形。
很多家长当时不以为然,往往等到宝宝1岁多,甚至3岁之后,才真正意识到这是宝宝咀嚼能力不足的表现。
西瓜妈就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妈妈担心孩子嚼不烂食物,从小就将各种食物打成泥状、糊状或果汁喂给孩子吃。直到孩子三岁左右体检时,才发现孩子基本不具备咀嚼能力,面部肌肉咬合出现严重问题,需要干预治疗。
实际上,吸吮是孩子出生后具备的先天本能,而吞咽和咀嚼却是需要后天训练的。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上下咬合的动作,就表示婴儿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备。
此时,如果家长们没有规律性地或有计划性地训练孩子的咀嚼能力,那么对于宝宝未来的进食习惯、营养吸收以及牙齿、下颌骨和面部肌肉的发育都会有所影响。

因此,从宝宝6个月大开始,家长就应特别注意为宝宝创造一定的机会和条件,刻意训练他们的咀嚼能力。
6~8个月是训练婴儿咀嚼和吞咽能力的最佳时期,也叫“敏感期”,此时要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
8~12个月是宝宝发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关键期,但此时他们并不具备将食物完全嚼碎的能力,需要父母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锻炼。

一旦错过这两个最佳时机,宝宝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日后再加以训练往往也是事倍功半。很多孩子会选择嚼三两下就把食物囫囵吞下去或干脆咀嚼后含在嘴里不愿下咽。
咀嚼能力不足通常会有哪些表现?
1. 只喝奶其他什么都不吃
如果宝宝1岁多还是只喝奶,偶尔吃一点糊状的食物。那么请别误以为这是宝宝在厌食或挑食,这是他咀嚼能力不足的表现。
2. 吃饭时经常出现干呕、咽不下去的症状
宝宝吃饭时,经常出现干呕的症状,但把嘴里的食物吐出来后就不会干呕;吃一些较软、较小的食物也不会出现干呕。这不是饭菜不符合宝宝的胃口,而是宝宝咀嚼能力不足的表现。
3. 吃到硬一点的食物立马吐掉
有一部分宝宝在吃到带梗的菜叶时,不是用力咀嚼而是直接吐出来。这更充分说明了他咀嚼能力的不足。

下面这2种做法一定要避免
1. 辅食添加不及时
除了会影响宝宝咀嚼能力的发展,还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
2. 食物过于精细
有些妈妈在生活中给宝宝吃的食物过于追求精细,担心宝宝嚼不烂,但这样做恰恰让宝宝失去了宝贵的锻炼咀嚼的机会。

?咀嚼能力培养重点
- 4-6个月

4个月以后,宝宝的吸吮及吞咽液体食物的动作已成熟,可以顺利喝进奶类食物,而不容易流出来。
此阶段开始,宝宝的舌头也变得较灵活,他会尝试利用舌头及口腔的动作,将嘴中的糊状食物或果汁进行吞咽。不过,他的动作还不是很协调,有时会把食物推了出来或是只吃进去少量的食物。
训练重点:
建议从4个月大开始(如果有过敏体质可从6个月大开始),妈妈就要开始给予宝宝糊状或泥状等奶类之外的食物,让宝宝有机会训练口腔的动作。
为了配合宝宝的嘴巴大小,建议妈妈使用小型、材质安全且较浅的汤匙来喂食。
刚开始宝宝或多或少会将食物顶出或吐出,妈妈不用灰心,也不要太心急,只要每天尝试就会发现宝宝吃进食物的机率越来越高。
到了6个月大左右,妈妈可以准备一些小牙饼,让宝宝自行抓握、塞进口中,帮助宝宝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
辅食形态多为流质或半流质,如:米麦粉糊、苹果泥、果汁、菜汤、合适的牙饼等。
- 7-9个月

7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开始长牙了,此时宝宝的咀嚼及吞咽能力会较前一个阶段更进一步,宝宝会尝试以牙床进行上下咀嚼食物的动作。
而且,宝宝主动进食的欲望也会增强,有时看到别人在吃东西,他也会做出想要尝一尝的表情。
训练重点:
妈妈可以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辅食,并让辅食的形状较4-6个月大时更硬或更浓稠些。
多给宝宝提供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培养宝宝的咀嚼能力,并促进牙齿的萌发。
如果宝宝已长牙,妈妈可以多提供一些水果条或小吐司之类的食物,让宝宝自己拿着吃。
因为长牙,宝宝可能会觉得牙床不舒服。妈妈可以供给宝宝一些磨牙饼干、烤馒头片等稍有硬度的辅食,让他们通过咬、啃这些食物,刺激牙龈,帮助乳牙萌出,同时改正咬奶头的习惯,及时训练口腔咀嚼功能。
辅食的形态为半流质或半固体,如:菜泥、较粗的果泥、水果条、面包片、豆腐与稀饭等。
- 10-12个月

此时宝宝已经长出4-6颗牙,咀嚼能力及口腔动作也更加协调了。宝宝已经能够尝试先咬碎或咬断食物,再进行简单咀嚼的动作。
此阶段开始,宝宝能否好好的咀嚼食物,对于牙齿的发育有着重要影响。适当的咀嚼,不仅可以刺激乳牙的生长,增进下颌、脸部肌肉的发育,还能使宝宝通过辅食吸收身体发育所需要的各类营养。
训练重点:
宝宝的辅食已渐进到成人化的阶段,不过,不易消化或太油腻的食物还是不适合给宝宝吃。妈妈可以在成人化的食物中选择较软、较易咀嚼的给宝宝吃。
除了大人帮忙喂食之外,也可以培养宝宝自己进食的能力,妈妈不妨为宝宝准备一个防水围兜以及一支适合抓握的小汤匙,让宝宝自己尝试舀食物来吃,这样还能训练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以及精细动作的发展。
三餐逐渐改以辅食为主,牛奶为辅,一天约提供3-4次辅食,2次牛奶。妈妈可以开始训练宝宝改用水杯喝水,最初先用装有吸管的水杯,慢慢再改为一般的鸭嘴杯。
辅食形态以半固体或固体为主,如:软面条、蔬菜粥、肉粥、肉泥、蒸蛋与煮烂青菜等。
- 12个月以上

过了1岁,宝宝已经慢慢可以处理成人化的食物,同时越来越善于利用牙齿。
另外,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有了不错的模仿能力。家长不妨常常做示范动作,提醒宝宝要把食物咬一咬、嚼一嚼,让宝宝能够顺利转换到食用一般的正餐食物。
训练重点:
此时除了多为宝宝准备一些好吃的水果、蔬菜、海苔片等,还可以让他们多吃一些小包子、小饺子、鸡蛋饼等主食,目的是让他们习惯吃固体食物,进一步学会吞咽。
大概到宝宝1岁半左右就能完全吃和大人一样的食物了,只是有些食物需要帮宝宝切成合适的大小或块状,但不要切得太细,同时要注意观察一下宝宝的消化吸收反应。
继续提供宝宝比较容易舀或抓握的食物,让他们学习自己进食。
平时可提供宝宝一些训练或刺激口腔动作的玩具,如:小喇叭、小哨子,也可以教宝宝吹纸片、吹泡泡等。
辅食形态以固体为主,可给予易消化的六大类食物。例如:鱼肉、白饭、切成段的青菜、切成块的水果等。
作者自画像:
一个永远在学习怎么做妈妈的妈妈
一个愿意回忆过去
更愿意记录眼前的爬格工
一个不大合格的自媒体工作者
主人对你说:
和小主们斗得精疲力尽的时候
欢迎来“西瓜家的育花园”逛逛
这里的主人愿意和您分享
育儿路上所有美好的一切~~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文章地址:http://www.moomom.com/sgzylc/100.html